从几个关键词来理解http缓存

前言

  • 我对于http缓存的认知总是停留在略知一二的状态,毕竟实际工作中用的比较少-_-||
    但作为一个严谨的程序员,这仍是必备的一个知识技能。想了想还是写篇博客来总结下相关的一些知识,从一些关键词来理解http的缓存
强缓存与协商缓存
  •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读取http缓存的方式是有两种的:强缓存(本地缓存)协商缓存(对比缓存),下面讲一下这两种工作方式的区别和特点。
  • 强缓存: 客户端发送请求时,首先访问浏览器的缓存数据库,若得知缓存存在且有效,则直接读取缓存内容返回给客户端,此时返回状态码为200(from cache);而如果发现缓存失效了或不存在,则会去请求服务器得到相关内容信息,此时返回状态码为200,操作示意图如下
    强缓存.png

  • 协商缓存: 客户端发送请求时,如果是第一次请求资源,则直接访问服务器,服务器将相关内容和缓存标示返回给客户端;如果是再次请求资源,客户端将第一次访问时服务器返回的缓存标示发送给服务器,服务器来判断缓存是否可用,如果缓存可用则告诉客户端可以继续使用缓存的内容,此时返回码为304,操作示意图如下
    协商缓存.png

  • 综上可以直观的看出两种方式的区别,最明显的是缓存命中时返回码不同,还有对比缓存的方式:每一次都会去访问服务器,无论缓存命中与否。那么对于浏览器和服务器是如何区分强缓存还是对比缓存,以及如何判断缓存是否有效呢,这就需要那些放在http报文header中的相关字段了,接下来依次讲解他们。ps:两种缓存方式是可以同时存在的,同时存在时,强缓存的优先级更高。

expires

  • 用于定义强缓存的header字段,这是http1.0时的规范,它的值为一个GMT格式时间字符串,如果发送请求的时间在expires之前,那么本地缓存始终有效,否则就会发送请求到服务器来获取资源。但是已经过时了,基本可以忽略。

cache-control

  • http1.1版本出现的header信息,用来定义缓存信息。包括了好几个字段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max-age:用于表示缓存多少秒后失效。比如max-age = 31536000,表示缓存时间为365天,从第一次请求后的365天内再次请求都会去读取缓存。这个也是用来控制强制缓存的header字段。
协商缓存相关的header字段
  • 协商缓存的方式总是会去访问服务器来确定缓存是否可用的,所以需要通过某种标识来进行通信,主要包括下面两组header字段(他们都是要成对出现),即第一次请求的响应头带上某个字段(Last-Modified/Etag),则后续请求头则会带上对应的请求字段(If-Modified-Since/If-None-Match),若响应头没有Last-Modified或者Etag字段,则请求头也不会有对应的字段。
Last-Modified / If-Modified-Since
  • 这组值都是时间字符串。具体行为如下:第一次请求时服务器返回的response headers带上Last-Modified字段表示资源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,再次请求时浏览器的request headers带上If-Modified-Since这个值和第一次访问返回的Last-Modified值是一样的,然后给到服务器再进行判断缓存是否过期
Etag / If-None-Match
  • 这组字段的值是服务器生成的唯一标示字符串,用法和上面的Last-Modified/If-Modified-Since类似,第一次访问时服务器会返回一个Etag,再次访问浏览器就会带上If-None-Match其值为第一次返回的Etag,给到服务器,服务器进行判断缓存是否可用。ps: Etag和Last-Modified同时使用时,服务器会优先判断Etag,好像是etag的精准级别更高。

结语

  • 大概就这么多了,都是以最基本的概念为主,参考了一些网上的资料,如果有机会的话再深入地研究下~~~
    参考: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